電子信箱::21cra00@gmail.com
通訊地址:112北投郵局第16-24號信箱

楊育青
苦勞網特約記者

2009年8月,蘇建和案邁入第十八個年頭,17日下午,台灣高等法庭對此案更二審進行第九次開庭。同時,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則號召民眾走進法院進行法庭觀察。此次,約莫有一百多位學生排隊領取號碼排參加活動。司改會執行秘書楊宗澧表示,他們已經舉辦過無數次的法庭觀察行動,目的是希望消弭一般大眾礙於司法專業的想像,對於法院產生的恐懼感。楊宗澧說,台灣的法院只要是公開審理的案子,一般民眾都能旁聽。讓人民走進法庭實際監督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表現。

楊宗澧說,即使是專業的法律最後仍得回歸到人民使用的角度思考。又或者在不斷發覺這些纏訟多年的個案後,得思考整個制度面的問題。

由於委託李昌鈺博士所作的現場重建報告已有結果,此次開庭主要是檢辯雙方針對現場重建報告進行辯駁。根據李昌鈺在現場重建報告的結論中指出,此案依據血跡分佈情況、所發現的唯一指紋和血鞋印以及犯罪現場重建,本案極可能為王文孝一人所為。

李昌鈺於報告書結論提到,從現場實際情形、活動空間、傷口型態和位置、可能涉案刀棍和血跡形態、涉案人手長、胸寬、被害者傷口方向等資料推斷,犯案空間相當狹隘。雖可勉強擠進六人,但在犯案時間現場能見度(凌晨四時許)及刀長、臂長情形,極不可能四人同時揮舞刀棍砍殺二名被害人。

被告律師蘇友辰認為,由於部份蒐證資料不齊,並不能完全還原現場,但此報告已相當接近現場情況。

檢察官則認為,李僅憑錄影帶及平面照片只能進行局部重建,並不完整。而在使用的刀器方面,檢方引用法醫研究報告認為此案有多人使用多種刀器、多人犯罪的可能。但李昌鈺在報告中提及,依據被告身高、兇器長度及現場空間參考起訴書中的行兇方式,排除有多種刀器的可能性。對此,檢查官質疑李並非刀器方面的專家,認為上述結論並不能當作證據。

審判長最後並沒有做出任何裁示,此案也訂於9月21再次開庭。

>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