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位於南韓全羅北道西海岸的蒲安郡(Buan Gun),是一個人口不到7萬的小鎮,境內依山傍水,有多處國家文化遺產,以豐富的漁產和天然美景著名。幾年前,南韓政府計畫在蒲安外海的觀光勝地「蝟島」(Wido)設置核廢料處置場,遭到當地居民乃至整個蒲安郡人民的強烈反彈,隨後展開了韓國史上最激烈的反核運動。當地居民在過程中展現強韌且蓬勃的意志力與組織動員能力,值得台灣關心環境的人士借鏡參考。2003年7月,本身是蝟島人的蒲安郡首長金宗奎在沒有充分徵詢當地居民意見之下,擅自向產業資源部申請蒲安郡成為核廢料處置場址。蒲安郡民在得不到平等對話的狀況下,開始一連串抗爭行動,並要求進行地方公投。然而,由於當時地方公投法尚未實施,對政府感到失望及憤怒的蒲安郡民,決定用自己的力量發起一場反核民主之戰。
2004年2月14日,蒲安郡民進行了韓國史上首次由民眾自主發起的公投,投票率高達7成,反對核廢料場進駐的一方,以超過9成以上的選票獲得壓倒性勝利。雖然韓國的地方公投法直到當年的7月才開始實施,使得這次的自主公投並沒有法律效力,但在政治意義上,這次的投票結果充分讓韓國社會聽到蒲安人反核的聲音。自主公投結束後不久,南韓政府承認計畫失敗,彈劾產業資源部長,並撤除蒲安郡的核廢料場設置計畫。
戲劇化的結果,若非蒲安人超強的意志力和嚴密的組織動員力,恐怕也無法達成。從得知家鄉被選為核廢料場址的那一刻,到自主公投進行的7個多月期間,蒲安人用無數次的遊行、三步一跪、大規模罷課、佔據高速公路,甚至流血抗議,表達對於這種粗暴政策的不滿。風雨(雪)無阻、連續長達近2百天的燭光晚會,也變成蒲安居民的日常儀式。每天晚上,成千上萬的蒲安人在當地的「反核民主廣場」集結,高喊「核廢料場、誓死反對!」,並藉由演說、歌唱、戲劇、祈禱聚眾同心,造就整個運動充沛的團結能量。
這樣豐沛的力量,在自主公投過程中達到最高潮。因為自主公投效力不為法律所承認,所有的選舉前置作業,包括確認選舉投票人名冊、宣傳、說明投票方式,到投開票作業、秩序維持,都是由蒲安人自組的選舉志願團一肩扛起。選舉前,當地婦女馬不停蹄地挨家挨戶宣導投票,沒有投票權的年輕孩子也不願缺席,不但在學校舉辦學生投票表達意見,還熱心擔任選務志工,幫助選舉順利完成。
投票當天,蒲安郡13個村裡的投票所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創造蒲安史上最高的投票率。當天晚間7時許開票完畢,蒲安人集結在反核廣場,用歡笑和流淚慶祝勝利的一刻,堪稱一場盛大的民主慶典。
然而,公投過程中,蒲安郡民也遭遇了艱鉅的阻礙。蒲安郡首金宗奎公開譴責他的選民們為「暴民」,並利用行政體系的優勢資源阻撓自主公投,甚至訴諸法律,對投票管理委員會提告。投票當日,郡政府動員了5百多位公務員在投票所外宣導公投的不正當性,跟投票民眾起了衝突。這一切都被地方居民的攝影機拍了下來,並在獨立網路媒體的協助下傳播到全國。日後居民攝影小組還製作了數部紀錄片,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抗爭的血淚。
擁有近20座核電廠的南韓,名列全球核電工業重要國家之一,但選擇核廢料處置場的過程仍是風波不斷。蒲安郡設址的失利,凸顯出高壓式的政策,在強大民意的監視下,仍有可能遭受嚴厲的反撲。如同蒲安人面對鏡頭所說:「參與公投,找回了當蒲安人的感覺!」蒲安反核並非單純的地域性利己主義,在反核廢料成功後,居民們仍然持續不輟,繼續對南韓的核電政策提出批判,並投入另一個西岸大型濕地開發案的反對,為環境保護努力。面臨許多同樣問題的台灣,或許可從蒲安人的例子,思索下一波環境民主運動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