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21cra00@gmail.com
通訊地址:112北投郵局第16-24號信箱

20060720 給民進黨的一封公開信:民主改革的對話與抉擇

民主改革的對話與抉擇

給民進黨的一封公開信

2006年7月20日

近來一群關心台灣民主運動,其中不少人還直接參與過民進黨發展的學者與社運界朋友,發表聲明要求陳總統考慮主動辭職,引起政壇震撼。
  這是一個艱難的時代。作為同樣關心台灣民主品質的公民社會成員,我們同意,目前的民進黨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面對許多困難的抉擇,處理不慎,將造成台灣民主的倒退。基於這樣的關懷,我們從期許民進黨的改革出發,希望能與《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聲明對話,共同開啟民主改革與理性討論的契機,達到豐富台灣民主內涵的共同願景。



台灣民主的未來,不在維繫個人權位的得失,而在民主制度的選擇與發展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必須誠懇地指出:民進黨面對的最大挑戰,不是媒體輿論炒作的「倒扁」、「挺扁」二元對立,也不是陳總統政治責任的輕重衡量,乃至應否下台的問題。因為,一味地「挺扁」,進步的力量會錯失制度改革的機會之窗;一味地「倒扁」,則忽略體制改革的根本問題,繼任者面對同樣權責不明的制度,一旦德能有所偏失,只會再次引發國家社會的危機,同時也模糊了以制度建構杜絕貪腐的急迫性,以及文化結構中「人情/關係文化」的深層危機。



沒有本土的民主,是虛無的;而沒有民主的本土,是退步的



  我們更擔心「倒扁」與「挺扁」的二元對立,衍生為「民主」與「本土」價值位階之爭的假問題。沒有本土的民主,是虛無的;而沒有民主的本土,是退步的。民主與本土的結合,是過去台灣政治改革的主要動力,也是台灣社會未來自主選擇與對話的基礎。



如果民進黨焦點還在棄扁與保扁,只將錯失了歷史改革的契機



  我們強調的是,台灣民主的未來,繫於民主制度的選擇與發展,而非個人權位的保衛戰。如果民進黨全黨只看到棄扁與保扁,任令台灣社會為扁的權位有無而分裂,只會蹉跎制度改革的歷史契機。民進黨應該深切體認民間社會對它的期許之深,回頭審視民主前輩的蓽路藍縷,承擔起民主改革的重責大任。而具體可行的改革措施,則可以從陳總統目前的困境中學到教訓。



依賴個人德能不如建立制度



首先是,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在未來中央政府的走向,要避免目前因為總統職位的權責不明,缺乏制度性的判準,所以社會只好以所謂「高道德標準」作為政治責任判斷的主觀好惡。沒有建立這個課責的機制,只要求陳總統下台有流於情緒的危險。就算陳總統下台,繼任者還是在一樣的制度條件下行使權力,台灣民眾還是面對一樣的道德風險。因此,推動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是民進黨是否誠意改革的重要指標,民進黨應提出如何改革中央政府體制,在總統制與內閣制中表達明確的抉擇。



清廉政治是執政黨的當務之急



  再者,作為執政黨,民進黨應該領先在野黨,從執政經驗中總結廉能政治的配套措施,無論是民意代表的專職化、強光法案、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廉政公署的設立、獨立檢察官制度等,都應是目前行政部門回應社會期待的強勢作為。



  而民進黨作為第一個民主本土政黨,在黨內的民主監督上,應建立一個不分總統與黨員一視同仁的約束,如強化「廉政委員會」的功能、嚴格考核黨/公職人員的操守,以及從制度面杜絕「人頭黨員」、「初選買票」等現象,都是民進黨必須積極檢討、展現魄力的地方。惟有全黨上下視此次危機為重振黨魂的契機,才能令社會耳目一新,重拾人民的信任。



制度使用者的人文素養,也是民主鞏固的重要基石



  民主價值除了落實於體制的建立之外,制度使用者的人文素養也是民主鞏固的重要基石。台灣在面臨經濟全球化的衝擊與一味強調「拚經濟」之下,社會、文化與價值有單元化的趨勢。此外,國民黨五十年的統治有效壓抑本土文化的發展,造成文學與藝術的失根與對鄉土的疏離;國民黨政府牢牢控制歷史與文化解釋權,也造成台灣社會對本身歷史的集體失憶。這些因素都導致台灣人民產生自我價值的貶抑與中國化的迷思,使台灣人民變成尼采筆下追逐市場而居,失去靈魂與價值的「最後的人」 (the last man),成為「大地的跳蚤」。這些都促使我們反省台灣人文再生與重建的必要性。



  台灣社會當前最大的焦慮,在於主體性的追尋。我們處於一個危急的時代,前途充滿不確定性,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強大壓力,我們需要凝聚國家認同,從社會生出回應的力量。然而國家認同不能只靠政治革新,也包含了人民情感的面向,除了民主的政治生活,我們也需要豐富的文化生活。因此在這個歷史的關鍵點,民進黨必須大力推動台灣人文的再生與重建。



民進黨應公開約束陳總統的作為



  目前社會最重視的,卻也可能是最具爭議的,就是陳總統的作為。我們認為,民進黨或許不必「終結」、但有責任「約束」陳總統的作為,主動督促陳總統落實「自清、改革、權力下放」的承諾,並予以最嚴格的監督,這才是民進黨對人民負責任的表現。



  我們呼籲民進黨應慎重考慮相關宣示,陳總統亦應一體遵行,例如:陳總統不主動召集府院黨集會,以免令人誤會總統仍操大權;完全退出民進黨的黨務運作,不介入公職候選人之提名,亦不助選;嚴禁部屬介入財團營運或收取不當利益;約束家人之言行,總統本人不對相關弊案發表評論;絕不會見任何司法及檢調體系之官員;主動聽取民間基層的聲音,但不宜多作自我辯解;少談第一家庭家務事,以免混淆私領域與公領域。總而言之,總統一切應以國務為念。



民進黨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我們也必須提醒:民進黨未來的政治命運,與台灣民主品質的提升息息相關。無論是政黨輪替、公投民主的推動、審議民主的引進、乃至於未來修憲共識民主的建構,民主的鞏固就是台灣進步的保障,民進黨在這個歷史進程中,自然會因為攜帶民主理念,隨之向上提昇。反之,如果民進黨與民主背道而馳,就如目前在野黨一般,並不會因為對手的執政危機,而提高人民對其信任程度。



  美好的理念,值得一提再提。我們期許民進黨莫忘初衷,將注意力拉回到人文深耕與民主改革,廣開言路,重回民間,謙虛地與基層市井小民、知識界與社運界對話,做為制訂政策的活泉。民進黨理想主義火種的再點燃、民主改革力量的再凝聚,才能進一步推動台灣民主品質的向上提昇。這在現在看來,或許是一條漫長而人煙稀少的路徑,卻是台灣終將迎向的、浩浩蕩蕩的歷史道路。



共同簽署人: (依筆畫順序排列)

向陽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何信全(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澄社社員)

洪裕宏(陽明神經科學系教授、澄社執委)

徐永明(中央研究院助研究員、澄社執委)

高涌泉(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澄社執委)

張捷隆(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陳來紅(袋鼠媽媽讀書會創辦人)

陳曼麗(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陳惠馨(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

鄭天佐(中央研究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員)

鄭泰安(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戴寶村(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顧忠華(政大社會系教授、澄社執委)

>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