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21cra00@gmail.com
通訊地址:112北投郵局第16-24號信箱

20060626自由時報:《社論》六二七後扁馬應以協商代替對抗

《社論》六二七後扁馬應以協商代替對抗



罷免案即將在週二表決,藍綠兩營互相策反對方。但從現實上看,罷免案在立法院要通過憲法三分之二的門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可以預料的是,罷免案過不了關。而無法預料的則是,罷免案被否決後,泛藍基本教義派會不會採取激烈行動。



過去一段時間,罷免案由醞釀到正式提議,顯然是宋楚瑜在扮演激進派,馬英九雖貴為第一大在野黨主席,卻是被宋楚瑜牽著鼻子走,最後亦步亦趨走上激進路線,撂下子彈已經上膛只等扣扳機、我也有兇狠的一面、阿扁會死得很難看等狠話,以往的溫和形象完全破產。



馬主席從鴿派變成鷹派,爽到的是泛藍基本教義派,獲得政治籌碼的是宋楚瑜。至於馬主席長期經營的溫和形象,以及原本先佔二○○八的優勢,不只得到外傷也得到內傷,除了廣大的中間選民驚見馬主席的馬腳,連國民黨內的溫和派也對他的領導能力打下問號。



或許有鑑於此,在罷免案表決前夕,傳出馬主席親自定調,罷免案表決後將「與民休養、與民生息」,不再舉行大型街頭運動,倒閣案亦備而不用。此一調子,擺明了與宋楚瑜的「罷免不過就倒閣」有所區隔。國民黨果能重返溫和路線,當不致使朝野僵局愈演愈烈。



同時,深受政局紛擾所苦的陳總統則宣示,罷免案告一段落之後將「對內推動政治協商,對外推動兩岸和談」。依此來看,陳總統與馬主席都已體察到民意不滿,警覺到大局為重、民意至上的重要性,這對於依憲法規定處理罷免案之後的政局發展,可謂一項積極因素。



二○○○年以來執政的民進黨,以及身為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大多數民眾對它們的期待無非是,做個負責任的政黨,發揮中道的力量,而且,所作所為謹守民主法治的軌道。如果連此一起碼的要求都做不到,大多數民眾就難免會質疑:這種政黨足堪執政的重任嗎?這種政黨能促進國計民生嗎?



最近,馬主席被泛藍基本教義派綁架,採取諸多體制外的行動,其實等於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政權輪替以來,國民黨不斷聲稱擁有優秀財經團隊,代表社會安定力量,反對撕裂族群,既然如此,何必一再隨激進派的魔音起舞,脫序演出層出不窮?是以,馬主席與激進派切割,反而有停損的效果。



陳總統宣示對內加強政治協商,馬主席也決定重返溫和路線,有利於政情僵局逐漸脫離陰霾。當前的朝野之爭,在行政立法互動關係,既有所謂雙首長制的灰色地帶,民選總統又在立院面臨朝小野大的挑戰。對此,陳總統與馬主席不妨透過協商,做出務實的安排,以避免政務空轉。不然,乾脆透過修憲途徑,將憲法模糊之處徹底釐清。



六年來,朝野紛爭不曾間斷,不僅政府獲得空轉之名,立法院也備受空轉之譏。攸關台灣國防的軍購案,中南部民眾生活的治水預算,不論是朝野都有痛加檢討之必要。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不僅非國家與全民之福,對陳總統與馬主席而言也是兩敗俱傷。



台灣政局糜爛,民主運作失序,最樂見的是覬覦台灣主權的中國。如果朝野無休無止地內鬥,台灣政局一片焦土,未來不論誰浮誰沈,都將一無所獲。罷免案民眾受夠了,倒閣案民眾煩透了,希望六二七表決之後,陳總統與馬主席體念民心思定,一起為台灣療傷止痛而努力,如果心中有民意、有民主,更應以協商代替對抗,不是嗎?



本文原載於20060626自由時報A2

>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