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21cra00@gmail.com
通訊地址:112北投郵局第16-24號信箱

與施明德對談「南非經驗、台灣願景」 戴克拉克:族群和解必須超越政黨

【高有智/台北報導】
  推動廢除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前總統戴克拉克,昨天推介南非的族群和解經驗。他強調,族群和解需要協商,和解與寬恕不會自行發生,也不是嘴巴說說。南非經驗是透過全國性政治協商會議,各方一起坐下來討論爭議的議題,擬定行動綱領,按部就班,化解族群間的歧見與對立。

  戴克拉克昨天與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公開對談「和解:南非經驗、台灣願景」,現場吸引政商名流與學生教授。兩人雖一致認為南非經驗不適合直接套用在台灣,不過,還是從南非經驗中找到啟發國內藍綠族群對立的意義,尤其呼籲捐棄朝野成見,透過協商過程,促進社會和諧。

  社會領袖更適合發起大和解

  戴克拉克說,大和解需要持續推動努力,「過去的對立不會就此消失,都會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人會再想起。」

  他也認為,大和解不一定需要政治人物來做,有時公民社會領導者更適合發起大和解,因為在政黨中,反而容易陷入政治競爭,必須挑起對立,就不會從異中求同。他也呼籲,和解必須超越政黨考量,希望台灣能找到改變契機,擁抱共同價值,彼此攜手說:「改變的時刻已經到了!」

  戴克拉克和曼德拉前後擔任南非總統,一白一黑,兩人推動南非族群和解工作,不僅廢止種族隔離政策,也因領導南非跨種族制憲談判,努力規畫不分種族的大選,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施明德昨天聽完戴克拉克的南非經驗,忍不住當眾建議,戴克拉克最近會晤陳總統與連戰、馬英九等藍綠陣營政治領袖時,應該趁此機會多建言幾句,呼籲國內的政治人物反省與和解。

  施明德也感嘆地說,台灣雖然沒有黑白膚色的衝突,但是有政治立場和省籍對立。南非經驗看到執政者懂得反省,受難者學會寬恕,共同打造族群和解的經驗;但是,台灣如果持續對立,過去的執政者國民黨不懂得反省,不會道歉,曾被壓迫一方卻選擇以恨創造與凝聚反抗力量,這樣的國家將不會進步。

  擬定行動綱領逐步解決歧見

  他也說,其實藍綠政治領袖都知道要和解,也都知道和解必須要對話,或許台灣社會內部衝突太平和,不像南非種族問題激烈,但政治人物如果沒有好好覺醒,欠缺誠懇相待,不可能會有和解,「美麗辭藻都會成為醜陋的謊言。」

  不過,戴克拉克強調,寬恕和解不會自行發生,曼德拉在一九九○ 年二月獲得釋放時,雖然他自己心中沒有苦澀,但是支持者卻是懷抱怨恨,這不僅需要內心認知必須和解,還要透過建設性對話與協商共識。在真正和解前,必須要有對話,凝聚共識。

  他說,南非透過全國性政治協商會議,透過對立陣營各層級的協商,把重要的爭議問題列在協商會議中,討價還價,形成共識,同時也擬定行動綱領,按部就班,解決歧見。從最簡單開始做,逐步解決根深柢固的歧見。「和解需要起點,需要面對挑戰與改變,這必須經歷一個過程,過程必須要被啟動。」

  懂得反省認錯共同擘畫未來

  他也說,南非種族對立的改變是有階段性,是經過反省與協商過程。他是荷裔白人,祖先也曾經經歷英國殖民統治,祖父也多次對他說,希望在南非荷裔白人能取得政治自由與權力。沒想到,原本最能體會壓迫者心聲的白人,最後卻為了鞏固政治權力,持續壓迫同在土地上的人。

  他也說,南非長期種族隔離政策,製造經濟分離,但是,只有黑白族群的合作才能支持南非經濟成長。此外,因為種族隔離政策,也讓許多黑人透過抗爭與暴力活動爭取權利,這必須要反省與認錯。他們大可以繼續批評對方用炸彈傷及無辜,但是,如果先省視自己,種族隔離政策在道德上真的可折服自己?他強調,為了下一代,他們必須承認錯誤,同時還要彌補與更正錯誤。這不是改良種族隔離政策,而是完全放棄種族隔離政策,這就是團結的新南非,同時,改變過程也要避免另一群人被壓迫。

  戴克拉克表示,南非族群和解之所以成功,當然也有大環境的影響,當時蘇聯瓦解,柏林圍牆倒塌,整個外在氣氛對南非相當有利,當然南非國民黨本身也願意釋放執政權力,讓各黨包括非洲民族議會及共產黨平起平坐,才能共同參與擘畫國家未來。

本文原載於20060514中國時報 A3


>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