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21cra00@gmail.com
通訊地址:112北投郵局第16-24號信箱

20060826蘋果日報:珍視民主 超越藍綠

珍視民主 超越藍綠 ◎黃德源



8月24日的「丁萬鳴嗆扁」以及「林正杰暴力」兩事件,可謂敲響台灣民主的第一個喪鐘,不但可能為日後「倒扁╱挺扁」緊繃的火藥氣氛點燃第一根火柴,更將埋下日後對民主制度的全面不信任。




自「319槍擊案」以來,台灣社會隨即陷入長期無法治理的狀態,不但整個社會被極端化為只有「反扁」與「挺扁」兩個陣營,在這場以「倒扁╱挺扁」為主軸的政治攻防戰上,「貼標籤╱確立敵我╱鬥爭」已成為國內政治惡鬥的方程式。

然而,在此鬥爭方程式下,「貼標籤」不僅只是為了區別「我群╱他群」,更是覆蓋著濃濃的「絕對道德主義」。在「絕對道德」的光環下,各陣營各自為自身賦予崇高的道德標籤與正當性來源,而後無限上綱其政治行動的合理性。基此,記者可以不顧新聞倫理,而妄談新聞自由;政客可以暴力相向,而強調其師出有名。種種的脫序行徑,早已將民主制度與容忍精神視為無物,形成所謂的「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等怪異現象。

由於「自我」被無限膨脹,「民主的正當性」被徹底毀滅,因而兩陣營的衝突將無可避免地從「體制內的折衝」朝向「原始型態的暴力」。試問,此真的是我們期望下一代所擁有的生活環境嗎?事實上,國內政治紛擾的問題並不在於「倒扁╱挺扁」,而是在於對現行制度的共識與信任能否持續下去,倘若不能,應思考如何透過民主程序加以改變,而非是直接訴諸或糾結群眾抗議,此無異於幫派對陣。此點亦與龍應台女士所主張的精神相呼應,亦即「你可以看不起阿扁,但不能不維護民主制度」。



以差異政治進行競爭

然而,此種「中道路線」卻被眼前的「挺╱反扁」二元對立邏輯逼得必須選邊站,否則就會被貼上「為貪腐政權背書」的標籤。所幸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已有愈來愈多人站在「珍惜民主制度」的角度看待事情,而非以誰上誰下來思考國家的未來。

事實上,政治人物以「差異政治」區別敵我進行競爭,本為民主國家之常態。惟競爭之外仍須心繫國家長遠的發展與制度的安定。一旦政客為遂行鬥爭目的而不擇手段時,制度必然無從取得最起碼的正當性,而成為各取所需,各令天下的野蠻工具。無奈的是,近年來國內的政治衝突似乎已逐步邁向「前現代式」的原始暴力模式,而長久以來所建立的相互尊重精神,似乎早已被仇恨蒙蔽了眼睛。此對未來凝聚朝野共識、政策推行,以及人民間彼此的信任等,無疑都是一大傷害。



台灣問題非暴力解決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今天台灣的問題絕非是使用暴力所能解決;民主的問題,僅能以進一步深化民主始能解決。台灣民主演變至此,已不可能再回頭擁抱威權政治,未來更不應走向「大聲為贏」的暴民政治。一個稱得上現代化的民主國家,其一切作為都應以制度、法制、理性為依歸,而非以「胡亂臆測」或「情緒宣洩」來破壞制度的穩定。在民主社會中,我們無法禁止別人宣洩不滿,且應尊重發言權利,惟一切紛擾須由中道力量來主導歷史的進程。唯有如此,台灣民主才能真正超越藍綠對峙,邁向成熟穩定的運作模式。(作者為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本文原載於20060826蘋果日報A28

> 最新消息